
舌尖上的风雅“浮甘瓜于清泉,沉朱李于寒水”(魏·曹丕)——清泉是古人的天然冰箱,用于制作冰镇果盘最为适宜;“碧筒时作象鼻弯,白酒微带荷心苦”(宋·苏轼)——荷叶杯饮酒是唐宋时期的限定特调。杨万里更记下市井欢愉:烈日当空时,“卖冰一声隔水来,行人未吃心眼开”,一声吆喝如清泉注入心田,堪比今人追捧的奶茶新品。
反季行为艺术家柳宗元偏在盛夏“汲井漱寒齿,清心拂尘服”,用清凉的井水开启晨间冥想;张志和“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”化身烟雨中的孤勇者;最绝的是白居易“风清泉冷竹修修,三伏炎天凉似秋”的脑洞——堪称古代“精神降温法”。文艺青年的纳凉方案王维在辋川的隐居宅第写下“漠漠水田飞白鹭,阴阴夏木啭黄鹂”,用诗画治愈暑气;宋代诗人蔡确“纸屏石枕竹方床,手倦抛书午梦长”解锁了夏日午睡的艺术;秦观“携杖来追柳外凉”“风定池莲自在香”则把散步变成寻凉探险。心静自然凉,从来不只是鸡汤。夏之哲思:在酷热中修炼生活美学当现代人用科技对抗暑热,古人却将夏天活成美学现场: 范成大《四时田园杂兴》记录“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”——农村夏日劳动生活中的童趣;周邦彦词中“燎沉香,消溽暑”用一缕沉香构建淡雅清凉的嗅觉结界,来隔绝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;唐代诗人李涉“又得浮生半日闲”,更道破“心静自然凉”的夏日真谛——静下来,才是对季节最大的敬意。古代诗人们的夏天没有制冷剂,却用诗意为精神安装了天然空调——当你在空调房里刷到这篇推送时,何不学学白乐天,开窗听听夜风中的蝉鸣蛙声,或许那正是穿越千年的夏日交响。(申华 刘思嘉)举报/反馈
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